






盤點2022年裝備行業十大熱點新聞
編輯:2023-01-12 12:24:56
摘要:整體來看,2022年經濟局勢不明朗,不穩定性風險增加。無疑這對于制造業形成了一定沖擊,同時這更使制造企業意識到更加需加快數字化轉型的步伐。我國大力推廣發展先進制造業的政策引導下,各個行業領域的制造企業積極推進智能制造和數字化轉型。
整體來看,2022年經濟局勢不明朗,不穩定性風險增加。無疑這對于制造業形成了一定沖擊,同時這更使制造企業意識到更加需加快數字化轉型的步伐。我國大力推廣發展先進制造業的政策引導下,各個行業領域的制造企業積極推進智能制造和數字化轉型。
盤點2022年有關裝備制造業的十大行業熱點,推動行業邁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TOP1、我國連續12年位居世界第一制造業大國
據工信部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國工業經濟持續恢復發展。其中制造業增加值規模連續十二年位居世界首位。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制造業增加值增長9.8%,兩年平均增長6.6%。制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27.4%;制造業增加值規模達到31.4萬億元,連續12年位居世界首位。
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升級。高技術制造業、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8.2%、12.9%,對規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分別達到28.6%、45%。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5.6%。
信息通信業高質量發展取得新進展。累計建成開通5G基站超過142.5萬個,5G手機終端連接數達到5.2億戶。去年全年,通信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業務收入分別增長8%、17.7%。
主要領域實現了“占有一席之地”的戰略目標。如首艘國產航母正式列裝,“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全面建成,特高壓輸變電裝備、大型掘進裝備、煤化工大型成套裝備等躋身世界前列。從“奮斗者”號成功坐底萬米深海溝,到C919大型客機完成取證試飛,再到漸次升空的嫦娥探月、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北斗組網……一大批重大標志性創新成果引領中國制造業不斷攀上新高度。
TOP2、資本市場助力高端裝備制造業創新驅動發展 “雙創”板塊集聚效應凸顯
今年以來,已有37家高端裝備制造業公司登陸A股,主要集中于創業板與科創板,廣泛覆蓋機械設備、國防軍工、電力設備等行業,募資額合計423億元,在九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中位居前列。
創業板方面,深交所數據顯示,截至今年8月底,創業板匯聚了一批深耕智能制造裝備、航空裝備、衛星及應用、工業機器人、軌道交通裝備及海洋工程裝備等多個細分領域的高端裝備制造業公司,合計114家,總市值超1萬億元。2019年至2021年,創業板高端裝備制造業公司平均營業收入增長率分別為20.47%、11.71%、25.52%,期間復合年增長率為15.78%。
TOP3、“新時代工業和信息化發展”:全面推進環保裝備制造業持續穩定健康發展
在工業和信息化部舉行“新時代工業和信息化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司長黃利斌介紹稱,我國環保裝備制造業發展勢頭良好,技術裝備水平穩步提升,發展模式不斷創新,服務領域持續拓寬。據行業協會測算,“十三五”以來,環保裝備制造業產值由2015年的5500億元上升到2021年的9400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到9.3%。
聚焦環保裝備制造業發展存在的突出問題,組織開展“補短板”“鍛長板”“聚優勢”“蓄后勢”四大行動,實現科技創新能力提升、產品供給能力增強、產業結構優化調整、發展模式轉型升級,力爭到2025年,環保裝備制造業產值達到1.3萬億元。
TOP4、數字孿生關注度與日俱增,不斷“解鎖”新的應用場景
作為信息技術發展的新焦點和眾多工業企業業務布局的新方向,數字孿生在過去半年的關注度與日俱增。國外調研機構Marketsand Markets的預測數據顯示,到2023年數字孿生市場規模將達到157億美元,并以38%復合年增長率增長,到2025年將突破260億美元。
在如此廣闊的市場前景面前,數字孿生技術也在不斷“解鎖”新的應用場景。在各行各業中,數字孿生在制造業中的應用場景最為廣泛,已經從裝備制造、汽車等行業擴展到化工、鋼鐵、制藥等行業;同時,數字孿生的應用價值進一步凸顯,在設備預測性維護、工業安全、節能減排、優化運營等領域產生明顯實效。例如,在化工行業,數字孿生技術的應用目前主要集中在生產全流程和運行維護上,即油氣勘探、鉆井過程、石油工程裝備全生命周期、智能工廠建設及應用等;在鋼鐵行業,數字孿生作為打通各業務流程的信息化、可視化關鍵技術,在鋼企數字化工廠建設中能有效助力企業從數字中捕捉新的價值來源,實現在保持穩健增長的同時向更高發展水平升級;在制藥行業,利用數字孿生技術,進行多批次、高效的虛擬實驗,能夠大大縮短制藥企業在探索工藝參數,以及從實驗室到工業化生產技術轉移的時間,從而事半功倍的完成制藥工藝開發工作。
TOP5、持續散發的疫情之下制造業發展面臨嚴峻挑戰
缺芯加速半導體產業鏈重塑步伐
2022年上半年,為抗擊持續散發的奧秘克戎疫情采取了嚴格管控,制造業供應鏈受阻,對北上廣深等超大型城市,對沿海制造業發達地區帶來巨大影響。疊加房地產行業下滑等因素,消費者的消費意愿下降,工業安全事故頻發,制造業發展面臨嚴峻挑戰。
全球缺芯嚴重影響手機、電腦、汽車等產業,加速全球半導體產業鏈的重塑。晶圓代工企業紛紛漲價,高性能計算和汽車電子行業對芯片需求強勁。芯片荒讓中國成為最大的半導體需求市場以及產能的中心,機遇與挑戰并存。
TOP6、新能源汽車產銷規模創歷史新高,軟件定義汽車成為共識
2022上半年,我國汽車行業產銷同比下滑3.7%和6.6%,新能源汽車產銷規模創歷史新高,均增長1.2倍。軟件定義汽車成為共識,將在更大程度上決定新能源汽車產品的差異性和用戶體驗。新能源汽車暢銷帶動動力電池行業投資激增。
TOP7、數字經濟熱潮為制造業發展注入活力
雙碳目標下企業亟待“綠色轉型”
盡管經濟出現下行態勢,新冠疫情對于制造業形成了一定沖擊,但同時,也讓制造企業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數字化轉型乃大勢所趨。因此,各行業領先的制造企業仍然在積極推進智能制造和數字化轉型。
工信部著力增強產業創新能力,推動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取得顯著成效。截止5月已建成5G基站170萬個,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超150家,連接工業設備超7800萬臺套。
在當前形式下,制造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善:對勞動力密集的工藝加速推進柔性自動化改造,推進機器視覺和人工智能應用;持續推進精益改善;實現生產、物流、檢測、試驗和動力設備的數據采集和車間聯網,在此基礎上實現生產制造過程的透明化和制造運營管理;提升企業的研發能力,增強差異化競爭優勢;利用增強現實、視頻會議等模式,開展遠程服務,提高客戶滿意度和粘性;建立統一的銷售訂單管理系統和經銷商管理平臺,開展O2O電子商務。
雙碳目標連續兩年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國家發布新的雙碳政策,持續完善“雙碳1+N”政策體系,并對煉油、水泥、鋼鐵、有色金屬冶煉等17個行業提出了節能降碳改造升級的工作方向和到2025年的具體目標。
TOP8、智能物流需求加大,產業生態圈迎來全面發展
智能物流是智能制造的核心與關鍵組成部分。隨著智能制造的深入推進,企業對智能物流的需求也不斷加大。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中國智能物流市場規模呈高速增長狀態,2022年預計達6695億元。行業發布的智能物流產業生態地圖揭示,由物流設備制造商、物流軟件供應商、物流系統集成商和物流信息平臺服務商等構成的智能物流產業生態圈迎來全面發展。
從政策層面來看,2022年發布的《關于開展2022年度智能制造標準應用試點工作的通知》指出將從供應鏈協同等重點方向,圍繞智能采購、智能物流、智能銷售和供應鏈集成等開展標準應用試點工作。從市場層面來看,井松智能登陸資本市場,昆船智能敲鐘指日可待,音飛并購伍強智能,海柔創新、斯坦德機器人等持續獲得資本關注,智能物流產業生態圈百花齊放。從應用層面來看,在多場國內標桿工廠考察活動中不難發現,智能物流應用正在加速落地。
TOP9、涌現了一批真正取得成效的標桿智能工廠、燈塔工廠
隨著新一輪制造業轉型升級浪潮再起,以及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5G、VR/AR等技術的蓬勃發展,眾多制造企業加快了智能工廠推進步伐,并涌現了一批真正取得成效的標桿智能工廠、燈塔工廠。這些“標桿”,在數字化和智能化方面領跑所屬行業,并探索出了推進數字化和智能化轉型的成功之道,為廣大制造企業推進智能工廠提供了良好示范與借鑒,助推企業成功實現轉型升級。
2022年3月,世界經濟論壇(WEF)發布了新一期全球制造業領域燈塔工廠名單,全球燈塔工廠數量已增加至103家,而中國有37家,是目前擁有燈塔工廠最多的國家,主要分布在3C電子、家電、汽車、鋼鐵、新能源等行業。
TOP10、投融資熱度不減,工業機器人市場百舸爭流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國內工業機器人產量為20.2萬臺,同比下降11.2%。但長期來看,工業機器人市場的成長性依然看好。這是因為,隨著經濟社會不確定風險的增加,工業自動化、智能化需求的提升、制造企業招工難問題的凸顯,以及智能制造相關政策的推動,工業機器人市場存在更多的發展機遇。
與此同時,工業機器人投融資熱度不減,智能巡檢機器人受企業關注,以及機器視覺廠商受到資本青睞,也充分印證了當前工業機器人市場正處于加速成長階段。2022年1-7月,包括艾利特機器人、珞石機器人、勱微機器人、法奧意威、翼菲自動化、思靈機器人、大族機器人、未來機器人、藍海機器人、海柔創新、柔觸機器人、鎂加機器人、非夕科技、節卡機器人等數十家工業機器人廠商都獲得融資。為了實現更高效、更安全、更智能的巡檢作業,智能巡檢機器人日益受到企業關注。根據不完全統計,國產智能巡檢機器人廠商達到155家。此外,隨著智能化成為工業機器人的重要發展方向,機器視覺系統廠商也發展迅速。2022年上半年,包括梅卡曼德、靈西機器人、藍芯科技、感圖科技、鑒智機器人、安思疆科技等機器視覺系統廠商也受到資本的青睞。當前,我國工業機器人市場正呈現出百舸爭流、百花齊放的局面。
裝備制造基本囊括重工業8大行業,金屬制品、通用設備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通信設備、儀器儀表機文化辦公機械制造和金屬制品機械和設備修理業。
截至目前,中國制造業投資建設的數字化車間改造項目已經超過4000個,具有柔性化、敏捷化、智能化特征的智能工廠項目正在朝著縱深方向發展,市場顯性需求逐漸顯現。新時期的五年政策方向指引,和國外目前仍然受疫情影響等因素,中國智能制造領域相關產業迎來了發展黃金時期。
很多專家已經預測,2023年中國的經濟增速將再上一個臺階,2022裝備制造的規?;l展,已經為工業制造高速發展提供了了先決條件。
(來源: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官網)
CONTACT US
秘書長 0411-83766521
綜合部 0411-83766525 0411-83766526(傳真)
信息部 0411-83766526 0411-83766526(傳真)
聯絡部 0411-83766523 0411-83766523(傳真)?
地址:大連市沙河口區振工街28號
? ? ? ? (Z28時尚硅谷2號樓2303室)
郵編:116021
郵箱:dljxlhw@163.com